
邓斯瑶,江苏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。书法作品入展江苏省“九十年代书家”潜力发现展、首届“米芾杯”全国青少年书法教师作品展,荣获“校外芳华”江苏省首届校外书画教师作品展“佳作奖”(最高奖)等。

苏轼散文三篇 楷书 首届“米芾杯”全国青少年书法教师作品展入展作品
——小楷临习管窥
学书十余载,每见拙作,甚觉用笔稚拙,不得其法。
我曾于学生时期临习过褚遂良《乐毅论》、文征明《草堂十志》等,自我感觉良好,外加周围人谬赞,让我深陷其中,甚至“自命不凡”。
辛丑岁末,我再次用功于小楷,以王羲之《黄庭经》为宗,奈何笔虽小,却好像千斤之重,写一小片竟耗时几个小时,手疼腕酸,头晕眼花。观道友之书,再审视己之作,顿觉浅陋,巨大之压力席卷而至。
我开始反思,并认真观察古帖之笔画、结构与气息,认真锤炼每一个笔画细节与动作。书写速度太慢,我就加班加点写。适逢疫情封控,恰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。终于,得到恩师肯定,让我信心倍增。然新的问题又摆在我眼前:缺少节奏感,缺少对比度!
蔡邕《笔论》有云:书者,散也。欲书先散怀抱,任情恣性,然后书之;若迫于事,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。读后,豁然开朗。越紧张于事,越难达目的。既然每个笔画都细细“雕琢”过,熟知其中细节,何不提升速度,加强笔画之呼应及字与字之呼应?这就有了节奏!作品感觉过于平淡,那就强化粗细与大小对比,将胆子放大。
吾师有言:书法不是写字,切忌匀称与平正;书法是哲学里的哲学,不断制造矛盾,又不断解决矛盾;字有大小,笔画有轻重,字形有斜正,转折有方圆,横画有俯仰,竖画有向背等等,将这些因素和谐地体现在书作中,作品便不曾简单而乏味了。
刘熙载云:书者,如也,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,如其人而已。学书之路漫漫,吾当上下求索,与古为徒,笔耕不辍,生命不息,学习不止!
《王羲之传》选抄 楷书
临《孝女曹娥碑》 楷书